欢迎访问无忧文库
文档总数:{{data.docsum}}+
注册用户:{{data.usersum}} +

{{datas.content[0].f_title}}

考生注意: 1.答题前,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、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,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。 2.回答选择题时,选出每小题答案后,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。如需改动,用橡皮擦干净后,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。回答非选择题时,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。 3.考试结束后,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。 一、阅读(70分) (一)阅读1(本题共5小题,19分) 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小题。 材料一: 中华文明之源在天文。《周易·乾·文言》:“见龙在田,天下文明。”“见龙在田”是因,“天下文明”是果。龙的原型是由二十八宿中的角、亢、氐、房、心、尾、箕七宿组成的天象,龙为星象而回天运行,其位置的变化显示了时间的变化,古人据此观象授时,指导生产和生活。“见龙在田”是乾卦的九二爻辞,这是龙星角宿在太阳西没后从东方地平线上冒出的天象,民谚称为“龙抬头”,人们以此作为新的农作周期开始的标志。 龙的原型为星象,所以对比龙星,甲骨文、金文“龙”字的取象就可以找到答案(图1)。上古统治者观象授时,久之观象者便与其观测的龙星建立起固有的联系,龙也就成为天子和王权的象征。 文
评论列表
请输入 {{255-comment.length}} 个字符

文档信息

  • {{datas.content[0].f_code}}
  • {{datas.content[0].f_date}}
  • {{datas.content[0].f_view}}
  • {{datas.content[0].f_volume}}
  • {{datas.content[0].f_down}}

热门文档

最新文档

友情连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