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无忧文库
文档总数:{{data.docsum}}+
注册用户:{{data.usersum}} +

{{datas.content[0].f_title}}

【课程标准】 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,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;了解老子、孔子学说;通过孟子、荀子、庄子等了解“百家争鸣”的局面及其意义。 【知识分解】 1.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,政治变革(变法运动) 2.百家争鸣的原因、内容和影响 3.变法运动必然性 【时空坐标】 【阶段特征】 【考情分析】 【知识梳理】 知识点1 经济之变 1.传统农业的发展 (1)耕作方式:春秋战国时期, “ 铁犁牛耕 ” 推广使用。 (2)农业技术:①战国时期:黄河流域、长江流域已经普遍种植农作物 ②春秋战国:各国都有专管水利的官员。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,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。 农业经营:由集体耕作向小农经济转变。 【知识补充】 小农经济:主要指生产组织单位小,以家庭为基本单位,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。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,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,其本质属性是以个体家庭为生产、生活单位;春秋战国时期形成。 2.发达的手工业 春秋晚期:中国冶炼生铁和块炼铁技术出现。战国时期,铁器广泛使用。 快速发展的商业 货币:出现各式各样的货币,各诸侯国有铸币权。 交通:
评论列表
请输入 {{255-comment.length}} 个字符

文档信息

  • {{datas.content[0].f_code}}
  • {{datas.content[0].f_date}}
  • {{datas.content[0].f_view}}
  • {{datas.content[0].f_volume}}
  • {{datas.content[0].f_down}}

热门文档

最新文档

友情连接